发布时间:2024-12-04
近日,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“六老汉”三代人治沙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“时代楷模”荣誉称号,这个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小地方一时间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。38年随风而过,三代人将漫漫黄沙变为绿洲,绿色,成为“八步沙”的主打色。然而,“八步沙”的治沙人却说:“经过38年的努力,八步沙人在沙漠中画出的远不只有绿色。
”彩色八步沙4月初,记者驱车前往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时,高速公路两侧的垂柳已经抽芽。进入林场,目之所及却是一片荒凉。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乐呵呵地解释:“你来得太早了,八步沙的春天5月才来。
最早抽芽的是榆钱,接下来是柠条,到了夏季,梭梭、花棒开始生长,秋季是霸王开花的季节。”今年67岁的郭万刚身材瘦小,不善言谈,周围的人向“六老汉”群体获得的荣誉表示祝贺时,他会很不自然地微笑着表示感谢。但是,若和他聊起沙漠,他便会一屁股坐在沙丘上,滔滔不绝。
我们沿着民调路前进的时候,郭万刚扶着车窗兴奋地说:“道路两边都是我们种的树。你看,个头高的是花棒,矮的是梭梭。这些沙生植物生命力特别顽强,枯萎了,一下雨便立刻挺拔生长起来。
”“这一眼看不到边的沙漠治理需要多久?”记者问。“我们花了12年时间。”他的回答轻描淡写。
走在沙丘上,郭万刚如履平地。遇见正在治沙的工人,他会接过铁锨帮着压几行沙;遇到正在巡查的林业站工作人员,他会详细询问防火防护措施是否得当。
他说:“我们一辈子都走在沙梁上,这里就是我们的家。”他脚下的沙漠里,布满了短小尖锐的植物。
听到记者说有杂草扎进裤腿时,郭万刚笑着说:“这可是沙漠中的‘土著’宝贝,叫沙米。冬天变得干枯,夏天会布满这里,绿油油一片,是防风固沙的能手。”对于很多没有来过沙漠的人而言,沙漠的颜色定是单调枯燥的。但在郭万刚看来,沙漠是五彩的:沙拐枣开花是金色的,梭梭开花是淡白色,霸王的花只有指尖大小,是黄色的。
说到夏季沙漠中的美丽,周围正在治沙的工人也兴奋起来。“走在沙漠深处,各种颜色的花开起来别提多漂亮。
”他们立刻又说,“不治理可没这么好看,光秃秃的沙丘会把庄稼埋掉。”治理,不但让沙漠变得多彩,更让环境变得怡人。
过去38年,以八步沙“六老汉”三代人为代表的治沙人完成治沙造林21.7万亩,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.6万亩,古浪县风沙线后退了15公里。生态奇迹,大概就是这沙漠里盛开的鲜艳的花吧!黑色八步沙荣获“时代楷模”荣誉称号后,前来八步沙林场学习参观的人络绎不绝。人群中的郭万刚、石银山向大家讲解八步沙38年治沙经历时,有人认出他们来,悄悄说:“穿得和地里干活的农民没啥两样。
”郭万刚咧嘴一笑:“我们本来就是农民嘛。”透过落满灰尘的劳保服衣领,可以看到一层层套穿的线衣边露在外面。常年往返治沙一线,他们必须穿得暖和。
治沙真的苦。无论八步沙治沙人还是他们的家人,都会说苦。具体有多苦,他们却一时说不上来。有人看到,贺老汉寂寞了就会到沙地上练书法;石老汉累了会在沙漠里吼几嗓子秦腔……寂寞如影相随,但他们都在坚持。
“八步沙林场有六个护林站,只有20多人,挨个走一圈需要一周时间。最远的治沙点距离林场80多公里,夏天往返一趟晒得和煤球一样黑。
”治沙工人张应龙说,“不信你去看,他们的脸都很黑。”张润元、郭万刚、石银山、郭玺……记者看到,三代人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:脸黑,手粗糙。对此,郭万刚却很淡然,“想要把沙治好,这些都是应该做的,沙区生活的人不都这样吗?”古浪县土门镇一位干部感慨道:“三代人驻守沙漠,治沙已经成为他们融入血液里的事业了。
”就在3月中旬,他们去北京录制“时代楷模”颁奖节目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不是给自己买一身新衣服,而是将今年开春第一个治沙项目打理好、安顿好。郭万刚的左耳耳膜穿孔已经严重影响听力,前往北京录制节目的间隙去医院诊疗了,却没有做手术。
记者问他为什么。他回答,做手术需要十多天,这里的一大摊事儿放不下。“今年我们治沙面积可不小。”石银山接过话,“今年春季我们治沙2万亩,全年计划治沙超过5万亩,绿洲的面积又要扩大了。
”金色八步沙面对荣誉,八步沙的治沙人有着清晰的认识,“干了很普通的小事,却得到这么高的荣誉,我们要再接再厉加油干,不辜负国家和社会的期望。”八步沙治沙造林纪念馆里,有一幅八步沙治沙造林的平面图,黄色为沙、绿色为洲。林场职工告诉记者,绿色都是苦出来的。
此刻,郭万刚表情凝重:“我们现在有两大瓶颈,一是年龄偏大,绝大多数超过50岁,快干不动了;二是吃了没文化的亏,吃苦精神不能丢,但必须要创新。”2018年底,林场招来的大学生陈树君看到网上有“蚂蚁森林”的公益项目后,和项目所在地北京取得联系,通过衔接争取到1000万元的治沙项目资金,这让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大为震惊。他们表示,从网络上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治沙的做法以前想都不敢想,林场今后要发展,拉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是长久之计。
这些年,八步沙林场也在努力转型,从过去单纯治沙转而向沙漠要效益。近几年,林场利用各种绿化工程项目,每年为周边农民发放各种劳务费用近千万元。
通过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和枸杞等,带动近1000户周边农民脱贫致富。对于八步沙林场而言,创新和传承就像金色的希望一样在延续。郭万刚的儿子郭翊过去的身份是土门镇武装部长,现在的身份是古浪县扶贫产业开发公司林业子公司负责人。
他说:“父辈们的事业我们有信心继承好。”采访即将结束时,记者遇到了正在参观的土门镇小学生。人群中,一位小朋友引起记者的注意,他正在向周围的同学讲解八步沙“六老汉”治沙的故事。
他说:“我以后要考中国最好的林业大学,还要回八步沙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治沙。我叫郭维乐,郭万刚是我爷爷。
”(记者伏润之高樯)。
本文来源:LOL(s14)全球总决赛竞猜官网-www.216357.com